科技赋能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
近年来,黔江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充分发挥林草科技在良种繁育、生态修复、惠农服务及林下经济等领域的牵引作用,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。
科学选育,良种培育结硕果。构建“3基地+1库”良种培育体系,即1个市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、1个市级保障性苗圃、1个市级采种基地和1个种质资源库。成功选育大叶榉树、檫木2个市级林木良种。建成黔江首个乡土榉树市级良种基地170亩,收集市内外优良种源85个,年供优质榉树种30公斤;依托国有林场培育高山檫木采种基地102亩,年采种100公斤,辐射8个区县供种300公斤。新建市二级保障性苗圃,年育苗能力达200万株;挂牌保护黄杉和铁坚油杉种质资源570株,为全区良种推广和标准化造林奠定坚实基础。
科学修复,增绿添彩有特色。以“科学修复+多元融合”为路径,统筹推进生态治理:完成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34万亩,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63.4公里,优选木荷、油茶等兼具防火与景观功能的乡土树种,打造四季多彩森林廊道,串联康养旅游、自然研学等绿色产业。同步实施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150亩,建成“小微湿地+”示范点6个,形成“湿地修复+景观提升”技术样板,激活生态价值转化新动能。
科技帮扶,惠民富民见实效。构建“科技特派员+专家+技术骨干”三级服务体系,16名专家组成4个团队结对帮扶石会镇、太极镇等重点乡镇。其中市级科技特派员徐兵牵头组建“3+3+25”蚕桑服务队,全年开展技术指导1000人次,破解产业难题40余项。创新推广“桑园七升一降”模式,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单产达31.2公斤,建成桑树品比园2个,带动鲜茧收购8万担,养蚕户售茧收入2.04亿元,推动2家丝绸企业技改升级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亿元。针对各村主导产业需求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助推油茶、食用菌示范片打造,林花、林菌、林蜂产业扩面,实现多元产业扩面增效。累计培育林业产业科技型企业19家,高新技术企业7家,全区林业全产业产值达40亿元。
科研联动,兴林路径有突破。联合西南大学制定《全桑枝绿色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》地方标准,推动桑枝资源高值化利用;与市林科院共建武陵山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,助力黔江国家森林公园获评“中国森林氧吧”;携手中国农科院、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开展“珠兰林下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研究”,为特色林下经济提质扩面提供技术支撑。成立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黔江分院,打造“科研院所+龙头企业+示范基地”协同创新联盟,探索山地蚕桑丝绸产业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路径。
下一步,黔江区将加快构建林草科技推广与标准化体系,强化人才队伍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,持续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。(通讯员 杨芙蓉)
国务院部门网站
地方政府网站
市政府部门网站
区(县)政府网站
其他网站